刘邦只是一个亭长,充其量只是一个酒肉之徒,没看出他有什么才能。他为什么能夺得天下?因为有三个能人辅佐:萧何、张良、韩信。
三个能人为什么辅佐他?因为他有胸怀和格局。
他哪来的胸怀和格局?他相信萧何。萧何说韩信厉害,他就拜韩信为大将军。据说“拜将台”现在还在。一个人不怕无知,怕的是不知道自己无知。项羽就是死于无知,不相信别人,不听劝。
刘邦为什么拜韩信为大将军?因为他知道自己不行,他没有别的选择,只能全心全意用韩信。哪怕心里不愿意,装也要装的很像。刘邦是很会装的人。项羽不行,刚愎自用,处处想显摆自己是世界上最棒的人,外强中干。没有胸怀和格局,想当领导,那是累死的命。这世上聪明的人多得是,没有谁比谁傻吧。想当老大只能跟人搏傻,不要跟人斗智。否则聪明人会把你折磨死的,剩下的只有装模作样,装腔作势了。
老大只有装傻装到底,人家才会觉得傻不过你,服了,心服口服。项羽不是悟道之人,不断的作贱手下人,企图把他们变成训服工具,喜欢听话的,喜欢奴才、答应和常在。他不知道世上没有人愿意当奴才的。那些所谓的奴才,其实也是特别会装的人。
刘邦怎么会有这种宏大的胸怀和格局?因为他怕死,如果不推翻秦王朝,打败项羽,最终的结果还是被追杀。因为他特别怕死,比别人都怕死的要命。所以他要想方设法推翻秦王朝,打败项羽。
他要想尽一切办法,笼络更多的能人跟竞争者作对。他什么都没有,要知识没知识,要武功没武功,要钱没钱。他只有一个主公的名分。那么他只能把主公的名分放下,放下自己的身段,放手让大家玩。挣到钱了大家分,挣不到钱大家忍着,谁也不要怨我。
项羽不同,他很在乎自己的脸面,什么事情都得听他的。他确实很辛苦,又要领兵打仗,又要出谋划策。挣大钱了不分,老觉得钱不够分,钱不够花。钱财越来越多,越舍不得分。久而久之,钱越多包袱越重,忘了自己的最终目的,以为钱就是目的。
老想守着钱财,而不是打败对手,夺得天下。从战略导向,不经意就变成了业绩导向。优柔寡断,没了决策能力,该灭刘邦的时候忘了灭刘邦了。最终被钱绑架了。丧失了远见、胆略和胸怀。
刘邦为什么会有远见,源自胆略和胸怀。因为他知道自己什么都干不了,那就帮助大家看方向,看大局,看未来。如果不明白,就问问明白的人。这世上总有明白的人,不耻下问,精诚所至,金石为开。
最终他明白了三件事儿,第一,谁也别想当主公,当老大。因为你们的脸皮都没我厚。我只想打败项羽,项羽想把谁煮了都没关系,分我一杯残羹就行。
第二,不遗余力,不择手段,打败一切对手。你们谁要不按这个做,我跟你们没完,死嗑。韩信想拥兵自重,划地为王,偏隅一方。那我就用尽一切办法裹挟你往前走。直到统一天下为止,谋求长治久安。
第三,谁能干谁上,谁不能干谁下。反正我不会干,我的任务就是弄明白谁能干什么事。然后论功行赏,分配权归我。我一个子都不留,都分给你们。这总可以了吧!我来分大家没意见吧!
干一个伟大的企业,其实是很简单。想当企业家,想当老板,学学刘邦就可以了。
本文标题:刘邦:一个酒肉之徒,凭何逆袭?
本文来源:523网址之家